2004年1月5日《心无百姓莫为“官”》(《之江新语》)
2003年12月30日《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解读: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郑板桥的这首著名题画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这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民干事,为民担当,不计毁誉,处处体现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构建伟大的中国梦。
【劝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末民初)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于: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3年7月13日《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之江新语》)
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时的插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解读:
《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说,是对历史上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王国维发现,成功有其共同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中得到体现。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王国维将此句解读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瞻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意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习近平在论及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时,多次引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并详加阐述: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习近平说,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辩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用于:
2015年9月22日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
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咨询电话:
400-108-1732